John Henderson, “re-er”, Perrotin,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開幕酒會:9月1日(週五)晚上6時至8時 2017年9月1日至11月11日

Home / John Henderson, “re-er”, Perrotin,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開幕酒會:9月1日(週五)晚上6時至8時 2017年9月1日至11月11日

John Henderson, “re-er”, Perrotin,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開幕酒會:9月1日(週五)晚上6時至8時 2017年9月1日至11月11日

繼香港、紐約和巴黎的展覽後,貝浩登很榮幸為藝術家約翰·亨 德森在香港舉辦第二次個展。 亨德森的作品長期圍繞現代主義、抽象藝術和繪畫手法的課題, 大致可歸類為近年流行的「著重過程的抽象創作(process-based abstraction)」,此風格之特色是以扁平畫面為主,強調創作過程 和即興創作,把真實置於「指示性」的關係。藝評家大衛·吉爾 斯認為:這種趨勢「厭倦理論;是手作藝術和社會實踐藝術日益 離析的產物;與此同時,面對蓬勃的圖像文化和討巧的『商品藝 術』,又想經濟合理地『保留真誠』。」1 亨德森的獨特之處,在於與繪畫保持一定距離,藉此質疑人們對 創作的浪漫想像﹑觀賞作品的理所當然。他不單在作品裏加入行 為元素,更以「翻譯」、「紀錄」和抹擦技巧來突顯之。把繪畫 當成行為藝術其實一點也不新鮮,早於1950年代,當抽象表現主 義如日方中,藝評家哈羅德•羅森堡便曾斷言,繪畫從此會變為 「行動的舞台……畫布上不再是一幅畫,而是一個事件。」2自此 以後,繪畫混入行為元素便成為宣示存在的方式。到了今天,在 數碼與新媒體衝擊下,這宣示方式更有助加深繪畫的意義。不 過,亨德森的創作不止於行為元素,而是要進一步顛覆畫面與真實的純粹關係,尤其是「著重過程的抽象創作」中,繪畫行為與 畫家自傳性真實的關連。 在亨德森之前的作品系列,便有他所謂的「翻譯」或「紀錄」技 巧──故意多加一層,避免觀者簡單解讀畫家用意(以及背後的 敍述)。《Casts》和《Types》系列把原畫作製成不同金屬雕 塑,而《Recasts》戲仿藝術家此前創作的系列,以金屬噴漆來處 理原畫作。它們全都結合了畫筆之個性與工業生產程序,有時由 鑄造廠協助製造,作品冷靜沉實﹑形態各異,彷彿在回應強調過 程的抽象藝術之不足,令人想到後結構主義哲學家雅克•德里達 所講「在抹擦之下」(under erasure,法文為sous rature)的效 果。就書寫而言,這是指「寫了一個字,將它劃掉,然後把字連 劃線一併印出」3,為的是要「表示存在的不存在,不存在的也存 在,思想和經驗都失去原初所依」。4「在抹擦之下」是個「無可 奈何的策略,一方面不得不使用語言,同時又不接受其前設」。5 亨德森的創作,無疑是以解構的二元對立(存在/不存在、原 本/複本等),對繪畫現況提出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名稱《re-er》。「re-」指重複(如「再生」 (re-new))或向後退(如「折返」(re-trace)),而「-er」則表示比 較(如「更平坦」(flatter))。亨德森將抽象表現主義放「在抹擦 之下」,目的是把它複雜化,同時保持距離,從而指出未來發展 路向。 抹擦效果在《Untitled Paintings》系列呼之欲出。藝術家逐層塗上 顏料,再用鏟、調色刀和塗料輥一一除去,直到出現扁平畫面。 除去顏料後,畫作自有揮之不去的空靈感,令人有失落、毀壞和 記憶(弗洛依德的蠟板型記憶?)的聯想,製造印記的巧手消失 了,痕跡卻清楚可見。抹擦效果突顯了畫家的存在,同樣,畫面 的邊位也在提醒觀者,圖像都是人為建構出來的。 新系列《Reticle (model)》使用中密度纖維板,在厚厚的顏料上, 加上不同比例的藍格子。白色背景或會令人想到羅伯特·雷曼的作品,或帶出現代主義的「白板」意象,意味否定以往一切,但 亨德森卻視之為「繪畫模型」,全按既有樣板和語言來創造。藍 格子直接印在畫上,甚至印到畫框上(中間有少許中斷),令畫 框也成為畫的一部分。正如藝評家羅莎琳·克勞斯在1979年指 岀,自20世紀初,格子已成為藝術裏「現代性的象徵」,由馬列 維奇、蒙德里安、埃斯沃茲•凱利到索爾•勒維特,例子多的 是。格子連結科學與理性(圖表與地圖),同時又代表藝術的獨 立自主(反對再現及具象,背棄自然)。6 藍格子中斷後延伸至邊 緣,意味一種「外向」解讀──格子無限外延,使觀者不得不同 時關注畫框以外的世界。系列名稱也別具意義,「Reticle」原指 相機的標線,寓意為觀者設定位置,就如通過鏡頭看作品,而格 子的大小,則代表視點的遠近。亨德森的新作基於對近百年繪畫 史的思量,呈現如今繪畫觀賞的視角——我們不再只是佇立於作 品前,而更多地是通過手機鏡頭觀看。 亨德森對繪畫的關注,在之前的攝影系列《Flowers》已有跡可 尋。這是一次繪畫與攝影的美妙交織:先在相片髹上顏色,然後 掃瞄,再放到一個模擬空間展示,最後印製成相片。作品突出圖 像的處理可能,引導觀者細心觀賞,集審美、認知與批判於一 身。《Reticle (model)》把畫家充滿個性的筆觸,與代表理性的格 子並列,從而產生自然與人為建構的張力。另一方面,格子作為 現代主義象徵,在今天的數碼語境,不禁令人想到:面對鋪天蓋 地的視覺文化和數碼影像,繪畫是何種狀況,

還有何意義。

John Henderson, ``re-er``, Perrotin,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開幕酒會:9月1日(週五)晚上6時至8時 2017年9月1日至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