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mhongsok, Perrotin, 2017年11月17日 — 12月22日

Home / gimhongsok, Perrotin, 2017年11月17日 — 12月22日

貝浩登(香港)很榮幸為藝術家金泓錫舉辦首次香港個 展,該展覽共計11件新近作品,切入式展現他近期的創作 主題。 《金泓錫:何妨一笑》 金泓錫在貝浩登(香港)的系列作品《傾斜與雙曲線建構研 究》,以常見的廉價物料瓦通紙箱堆置疊,看似擺放不穩, 令人聯想到都市後巷的堆積廢物。遍佈裂痕與修補痕跡的不 起眼物料,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品,令觀者生出迷惘感。在 一件作品中,藝術家疊起紙箱,外加一層保護包裝,以強烈 的真實感,喚起觀者對藝術和美學價值的質疑。其實,紙 箱和包裝都是假的,疊起的長方體是超現實的合成樹脂製 品,只要看得仔細,便會發現紙箱是構虛的,提醒觀者不 盡信眼前所見。一方面是超現實主義,另一方面是抽離了 紙箱的重要性,強烈的對比構成作品難以捉摸之處。與金 泓錫的眾多其他作品一樣,創作這系列需要無比耐性和技 巧,但一切卻看似白費,反而顯得笨拙幼稚。他希望觀者以 傳統的藝術觀賞方式來看他的作品,例如面對包了鋁箔的雕 塑,觀者見到作品包裝,會問裏面是甚麼,卻得不到答案。 不斷追問會重複勾起意義,直至它完全消失。藝術品作為藝 術品,全在於其創作手法,或者觀者要明白的是這一點。 開幕酒會:11月17日(週五)晚上6時至8時金泓錫的創作,很多看似介乎挪用與抄襲之間。他刻意指涉 其他藝術家的作品,藉此質疑觀者對藝術身份的執着。《 傾斜與雙曲線建構研究》系列,便是挪用美國著名雕塑藝 術家大衛•史密斯和羅伯特•印第安納的作品。系列名稱 直指大衛•史密斯所追求的現代主義雕塑形式,但也可作另 一解讀。從側面看,叠起的箱子形成一個「Love」字,明 顯是指羅伯特•印第安納那廣為人知的作品。金泓錫把主流 藝術史的著名雕塑家納入自己的作品,既暗示作品的寂寂 無名,同時也想處理多項議題。他提出非西方藝術具有曖 昧身份;這類藝術過去被西方主導的藝術史和理論視作「 他者」,一直受冷待。他所謂的「協定」,是指在1998至 2007年間產生的「同化差異」的各種藝術形式。「差異」 在這裏是一個無法超越或去除的基本分歧,而「同化」是 指註定失敗的包容內化。對於韓國或亞洲藝術家,當代藝 術所賦予的一個使命,便是不停充當局外人和主體,在這 不同身份間實現不可能的協定。 「『同化差異』挪用差異所包含的原創性和 分歧,範圍遍及歷史、政治、宗教、權力、 民主、公眾、日常生活,甚至瑣碎事物的外 延。種種挪用意味疆界消失,再無地域性, 但非抄襲。」 (摘自金泓錫筆記) 金泓錫的作品來自寫作,主題是權力源於界限,而後者又 出現於各個層面,由日常生活、政治壓迫到資本流動,不 一而足。他認為,謀取利益者的協定強化了界限,為抗衡 這情況,藝術家要對內尋求其他「協定」。 「行人把空樽放入街上垃圾袋,或把一個垃圾 袋掉到另一個之上,行為背後充滿寓意。這樣 的合作純屬自發,事前並無協定,但結果卻是 不折不扣的社會協定。」 (摘自金泓錫筆記)由此帶出為何金泓錫經常挪用別人作品,只會造成錯位、 錯誤、反諷或無聊玩笑,卻不曾對原作構成戲仿或批評。 原作反映本身所建立的系統架構,不能獨立於架構以外。 於2008年起出現在金泓錫作品的「附屬建構」,是以垃圾 袋、棄置紙箱和包裝紙等創作時的輔助物料,取代傳統藝術 材料。這些物料有豐富意涵,自身的隨意和不可預測性, 更可與其他意義脈絡相連。金泓錫的作品代表一個無畏無 懼的烏托邦,遠離界限與階級,打破一切意義,遊戲穿梭 於權威與反權威之間,解救人們禁錮的思維。但願大家觀 賞作品之際,都會捧腹一笑。 劉桭相 | 撰文 更多藝術家相關資訊

Perrotin,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